返回列表 发帖

不必过分赞美潘美(《杨家将》中的“潘仁美”)

本帖最后由 化外愚民 于 2011-5-4 16:25 编辑

  潘美是北宋开国名将,功劳很大。因为在《杨家将》中被丑化得太过,不少人为他鸣不平。这是对的,历史真相需要尊重。但在这为潘“平反”的潮流中,也掺杂了不少过分赞美潘美的观点,这就走了另外一个极端。潘美此人远非完人,甚至算不上一个好人,如下:

  一,潘美心胸较狭窄。
  由于“从龙早”,功劳总体来说多过杨业,但杨业的名头后来更大。由于“根正苗红”,他和宋皇室及高层的关系也远比降将杨业密切。但杨业能力毕竟高过潘美,在北汉时曾和潘美对过阵,后者差点丧命。杨业归宋后立功甚多,虽然总体来说仍然不及潘美,但名头却渐渐盖过了后者,再加上他那“杨无敌”的称号,更引发了潘美的妒恨。
  二,杨业之死,潘美负主要责任。
  一来他默从了监军的意见。虽然是“默从”,但他作为主将,无疑负主要责任。主将是可以驳倒监军冒进的意见的,除非主将有了通敌异志,监军才可能发挥超过主将的权威。二来在后来,他毁诺没接应杨业,连分一部分兵力接应杨业都没做。此次他处分较轻,是因为他的功劳大、地位高及跟皇帝的关系密切导致的,并非因为责任就轻。另外,杨业冤死后也曾被潘美泼“脏水”,后来还是同为降将的刘吉冒死为他洗雪。因此,在正史中明明负主要责任的是监军王侁(替罪羊。当然,责任也很大),但在民间戏曲中,潘美因此被大大丑化了,负责任的仍然是他,就这点来说,也是符合史实的。


  因此,潘美既非现在有些人说的那么好,也非《杨家将》上的大恶人,而是个功劳大、心胸窄的大将,毁誉参半。在正史上他被过分美化了,在《杨家将》上则被过分丑化了(算是一种矫枉过正)。

不作世俗物,何来高雅处。
风花雪月行,柴米油盐住。
本是无峥嵘,难得守平素。
但凭笔一支,诗记人生路。
输入法爱好者群:15571505

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

TOP

本帖最后由 化外愚民 于 2011-5-4 22:00 编辑

  潘美和杨业的关系,有些像是庞涓和孙膑的关系,只是庞涓的运气远没潘美好,手段没潘美高明。
  ①潘美是先来者,总体来说功劳比对手更大。这点和庞涓一样。
  ②潘美能力不及杨业。攻北汉时曾和杨业对过阵,差点丧命,两人因此结怨。杨业归宋后,立功甚多,名头渐渐盖过潘美,并获得了“杨无敌”的雅号,更引发潘美妒恨。这点和庞涓一样,能力不及孙膑,因此妒恨孙膑。
  ③都对对手有陷害动机并实施。这点上,老庞做得不及老潘高明。老潘是通过监军发号施令,然后自己顺水推舟,而老庞是直接自己动手了。结果,老潘得逞了,杨业死于陈家谷之战,而老庞兵败身死名裂。当然,两者结局的巨大差异,里头也有对手不同的缘故,杨业后来家业全在宋国,不及孙膑自由,他未归宋前所效力的北汉国力及兵力上比宋国就差远了。而孙膑所效的齐国国力、兵力并不比当时的魏国差多少,可充分发挥才智。
  另:庞涓所效的魏惠王,着实志大才疏(远不及其祖,亦不及其父),明明在政治军事方面都不怎么通,偏偏还喜欢乱干涉(这点上很像是蒋介石,老蒋也喜欢远程干涉,但发的口令基本都是败着)。本来庞涓的本事就逊于孙膑一筹,但魏国国力及兵力更胜一筹,因此两者说不定本来能打个平手。但魏惠王听不进庞涓“应先弱秦”的建议,一味急于统一三晋,逼着庞涓打韩赵,庞涓本来有八分本事能发挥四分就不错了,也促成了孙膑桂陵(“围魏救赵”)和马陵道两场经典战役——“围魏救赵”属阳谋,算是无解的败局,马陵道那场是庞涓急于雪耻(庞涓之前纵横无敌,就败了桂陵那么一场,但主因不在他,大概很不服)造成判断力下降遂完败(难怪老庞临死前长叹曰:行了,这下以我的死使孙膑这小子出名了!不甘心哪)。
不作世俗物,何来高雅处。
风花雪月行,柴米油盐住。
本是无峥嵘,难得守平素。
但凭笔一支,诗记人生路。
输入法爱好者群:15571505

TOP

  主要是……怎么说呢?《杨家将》中把潘美歪曲成一无是处,现在的一些精英出于耸人听闻的目的又非得把潘美弄成大善之人,就不按历史真实面目走,着实看着气闷,遂写此文。
不作世俗物,何来高雅处。
风花雪月行,柴米油盐住。
本是无峥嵘,难得守平素。
但凭笔一支,诗记人生路。
输入法爱好者群:15571505

TOP

返回列表